跳到主要內容
學期 姓名 論文題目
109-2 高家婷 唐代墓主身分與陪葬鎮墓獸關係探究
109-2 簡廷屹 國軍參謀本部之研究(1917年至1946年)
108-2 陳仲暄 戰後緬甸客家族群社會文化之研究-以興實塔地區陳祝發家族為例(1947-1994)
108-2 張至宣 臺灣拳擊運動的發展(1909-2019)
108-2 陳泓任 台灣棒球的知識探源與追蹤:1960年至2019年棒球運動研究軌跡的分析
108-1 許紋菁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族認同
107-2 潘國明 被遺忘的帳篷傳教--美國宣教士花翹奇博士(Rev. George Alexander Hudson)在台灣的宣教事業(1951-1966)
107-2 許智凱 從林爽文事件來看清代臺灣政治制度的演變
105-1 李慧劍 武漢國民政府時期國共合作與衝突
105-1 郭仲軒 東港東隆宮信仰與迎王平安祭
104-2 羅振宇 戰後臺灣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印刷科之研究(1950年~2001年)-以公立高職為例
104-2 邱奕統 唐武德至貞元年間西南羈縻政策探討
104-2 張耀中 北宋元符上書始末探析
103-1 王胤傑 唐初東宮文官研究
103-2 李尚軒 從山林開發與榮民安置到觀光發展-以戰後棲蘭山開發與轉型為例
103-2 梁蘭莒 楚文化所表現的楚玉特色:以曾侯乙墓玉器為例
103-2 李威明 砂拉越留臺同學會對砂華社會發展的影響(1964-2010)
102-1 黃怡華 歷史建築再利用與街廓轉變之研究:以建成小學校舊址所在街廓為例
101-2 陳秀鳳 清代前期火器之研究
101-2 呂昆彥 臺灣戰後布袋戲的媒體化過程:以五洲派為例
101-2 蘇鴻裕 台灣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研究 – 以大台北為例
101-2 楊偉成 中國近代海權思想研究—以甲午海戰為核心之析論
101-2 周泓欣 近代台北地區的婦女活動空間及其影響-以黃嘂娘、莊斗娘、張聰明為例
101-2 許育純 台灣菜的歷史與文化之研究
101-2 許瑞敏 宋代州郡推官之研究
101-2 蘇郁棋 論龐培與凱撒爭權之謀略
101-2 洪子容 唐代鳳翔節度使研究
101-1 林淑櫻 論奧古斯都的性格與謀略
101-1 陳建成 北朝隋唐爾朱氏研究
101-1 李庭瑜 從史料局到史政局: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(1946-1973)
100-2 羅鳳蘭 臺灣地區客家武術探微
100-2 李聲慶 中流襟帶‧國之南藩:江州與東晉政局研究
100-2 曾斌涵 宋代人力女使與雇主間之法律關係
100-2 李明蒨 羅馬帝國初期--論義大利的羅馬文化(30BC-190AD)
99-2 尹崇儒 復興京劇 永矢弗諼:論曹復永先生之藝術生涯
99-2 李凱騏 戰後台灣鐵路管理局台東線研究--以《花蓮管理處處報》為考察中心 (1956~1969)
99-2 黃宇暘 李鴻章與清季購艦政策研究:1874-1891
99-2 曹曦 臺灣藍姓畲民研究初探
99-2 李振銘 天師道與東晉末年政局—以孫恩盧循事件與劉裕為中心的考察
99-2 李永志 臺灣民間社團與非營利企業之發展及其特色--以「臺灣科學振興會」及「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」為討論案例(1930-2010)
99-2 郝崇植 南宋初年(1127-1141)政局與轉運司職權的轉變
99-2 王君鑫 宋代謫宦之研究─以海南流放文化為中心
99-2 陳若明 戰後台灣同志運動之歷史考察(1970-1990年代)-以同志運動路線為中心
99-2 林茗蓁 兩晉南北朝「救難型」觀音信仰之探究-以三種《觀世音應驗記》為討論中心
99-2 鄭毓瑩 砂拉越福州人經濟發展(1900-1962年)
99-2 吳秋儒 藥品宅急便—「寄藥包」之研究
99-1 谷翔鈞 戰後台灣茶產業之研究
99-1 王韻涵 古蹟博物館營運之發展研究-以淡水古蹟博物館為例
99-1 陳耀郎 澎湖石敢當信仰之調查研究
99-1 黃信元 1930年代上海觀光發展研究
99-1 吳宜蓉 帝國制式的文化鏡映──清代臺灣方志的纂修視域及其〈風俗〉類中所再現的臺人之相
98-2 古庭瑄 馬偕設立之噶瑪蘭教會量變的研究(1873~1923)
98-2 蔣鎧俊 霧峰宗教信仰發展與地方社會
98-2 吳政達 西漢學術領域之「家」的生成及其轉義
98-2 江聰明 士林後港墘水利設施與近代社會變遷之研究
98-2 陶維達 清季洋務運動的改革思想 (1861-1894)與越南改革思想(1863-1895)之比較
98-2 丁淑婉 日治時期臺灣邊際土地的開發與利用—以雲林地區為例
98-2 尤家瑋 南越王墓玉器特色研究
98-1 黃如輝 鹹甜的土地─布袋地區的產業變遷為探討(1895-1945)
98-1 周宴竹 安寧療護的理論與實踐及其對戰後台灣醫療史的意義
98-1 李仲頎 北宋環衛官之研究
98-1 王意惠 二重疏洪道與更寮區域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
97-2 江依璇 唐代武寧軍研究
97-2 張泓斌 大南澳地區的開路與移民開發(1874~1945)
97-2 陳廣文 臺北府城興築與拆除之研究
97-2 周國勛 元代前期(1277~1307)江浙地區海商勢力之研究 -以太倉朱清、張瑄家族與澉浦楊發家族為例
97-2 蔡西濱 中共地下黨「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」(1946~1950)—以臺北市地區為研究中心
97-2 劉川豪 宋高宗朝宋金水戰(1127-1162)
97-2 王漣漪 臺幣改革(1945-1952年)-以人物及其政策為中心之探討
97-2 陳俊成 漢代玉璧研究
97-2 莊蕙綺 中國中古時期的相術與相書理論
97-2 楊景森 北宋東宮官之研究
97-1 陳怡妃 宋代的婚姻衝突─以婦女為探討中心
97-1 大野育子 日治時期佛教菁英的崛起 –以曹洞宗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為中心
97-1 鄭人豪 日治時期台灣游泳運動史之研究
97-1 劉德明 清朝男色風氣之研究
97-1 林富助 清代禁賭政策之探討及其對當代之啟示
97-1 文柏 系統動力理論在史學研究上之應用-一個史學系統思考方法的嘗試
96-2 林鴻偉 北宋文人飲食觀流變
96-2 黃鼎叡 梁元帝蕭繹研究
96-2 鄭睦群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對時代的因應─以「二二八事件」與「美援時代」為研究中心
96-2 姜振豐 從校園民歌的興衰探討八○年代台灣的社會文化
96-2 曾令毅 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(1906-1945)
96-2 陳燕翎 清代澎湖海防經營(1684~1895)
96-1 徐尚豪 宋代的精怪世界-從傳說表述到信仰生活的探討
95-2 朱鴻勳 明代江浙地區的海塘
95-2 李光懋 金代前期軍事制度形成之研究 ――11~12世紀中的重要過程
95-2 饒珮琪 苗栗地區客家人移墾研究(1684-1895)
95-2 郭鎧銘 「人間佛教」思想的具體實踐――「菩薩僧團」
95-2 高健和 威權時期台灣初等教育公民科教科書之研究(1952~1989)
95-2 陳建廷 唐代浙東變亂研究
95-2 德田幸惠 日本統治下台灣的「內台共婚」—日本與台灣的「家」制度的衝突和交流—
95-1 楊偉華 中華民國軍人撫卹制度研究(1927-2006)
95-1 張志強 宋代對蝗災的認識與回應
94-2 林熙皓 姑娘在北台灣長老教會宣教運動的定位與意義初探
94-2 洪藝珊 參漢酌金 清太宗嗣統及其統治政策的形成
94-2 吳文武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高中統一考試的研究(1975-2005)
93-2 何政哲 大陳過台灣-1950年代新移民的個案研究
93-2 柯佳文 日治時期官方對廣播媒體的運用〈1928-1945〉
93-2 許春慧 明代醫德觀之研究—以醫病關係為線索
93-2 朱俊誠 一貫道興毅組今彰道在臺灣中部的發展
93-2 鄭宗賢 西漢游俠的活動特色及其社會關係
93-2 黃琦雯 清末女學研究